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8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這雖然是馬植自述,但基本是可信的。因為那三個燕中豪士後來的確都叛遼,有兩位還為宋朝收復燕雲獻出了生命。

劉範也是名門大族之後,他在遼軍就職。他可能在參加燕京巷戰中倒戈,因而戰死。

那次巷戰很慘烈,楊可世與郭藥師功虧一簣。

宋軍在對遼、對西夏、對金作戰中,功虧一簣的戰例很多。這種現象很值得思索。

馬柔吉是馬植族兄,也在遼軍中任職。他後來投奔宋朝,在赤心軍中擔任高階職務。

赤心軍是一支主要由契丹、奚、漢、女真等各族士兵組成的北人軍隊,大多數是燕地人。赤心軍後來跟隨宋高宗南下。1129年,馬柔吉因參與苗、劉兵變,被部下斬殺。

李奭是翰林醫官,是參知政事李處溫的兒子。這父子二人,後來試圖做童貫北伐軍內應,結果東窗事發,被蕭德妃處死。關於他們的故事,後文還有詳述。

馬植後來還說:

“良嗣舊在大遼,與處溫結莫逆之交,論及天祚帝失德事,欲與良嗣同約南奔,嘗於北極廟拈香為盟,欲共圖契丹。”

李處溫是遼國著名宰相李儼(耶律儼)的侄子,馬植離開燕京時,他已擔任參知政事,已進入南面官決策圈。

當年,遼太宗在接管燕雲十六州時,提出“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的原則,採取“因俗而治”的靈活的統治方式,設遼官和漢官兩大系統,遼官稱北面官,漢官稱南面官,北面官權力比南面官權力大。北面官管理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面官則管理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