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1866年,左宗棠建立福州船政局。福州船政局從1875年開始先後有19艘戰艦下水。其中1883年下水的“開濟”號、1887年下水的“平遠”號都是或者部分是當時世界上最流行的鐵甲艦。“平遠”號還是北洋艦隊主力“八大遠”之一,在之後的甲午海戰中曾有驚豔的表演。左宗棠原來計劃是用300萬兩白銀建造艦船16艘,可5年之後才造出來6艘艦就超預算花掉了340萬兩。由此保守派開始吆喝“中國造船之銀,倍於購船之價”。急功近利卻很會算賬的清政府認為,造艦慢花錢也多,不如買著來的快還省錢。目光短淺的大清從此走上了購艦之路,造成中國的造船事業在與日本的競爭中很快掉隊、落伍。

導致造艦成本過高的原因除了工業基礎的薄弱之外,也存在諸多的人為因素。如規模並不大的福州船政局僅冗員就達600多人。江南製造總局在其短短46年的歷史上總共換了19名總辦。張之洞曾說:“江南局積弊,在於每換一次總辦,必填心腹三四十人,陳陳相因,有增無減。”

大清對於軍事工業的發展也缺乏統一的佈局和規劃。各個企業分屬於不同的洋務集團,一定程度上已經成了官員的私有財產。大家實際上是一盤散沙,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各尿各的壺。甲午戰爭之後,日本佔領了大清的旅順和威海衛軍港,俘虜了北洋水師的五艘主力艦和許多輔助艦隻。日軍統計後驚訝地發現,大清陸上炮臺各種火炮型號達到了84種,軍艦上艦炮的型號也有70種之多。這麼多的型號,別說戰鬥力,連炮彈都不好配備。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