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引子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這是《三國演義》開頭著名的卷首語。

為了證明“合久必分”,羅貫中從統一的東漢末年,寫到了公元220年三國分裂。

為了證明“分久必合”,他又從三國分裂,寫到了公元280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建立的西晉滅掉東吳,再次完成統一大業為止。

此語被認為十分精闢,用它來解釋中國歷史發展的規律,就如用阿基米德原理來解釋浮力的規律一樣貼切。

不過,和阿基米德原理相比,這句話似乎也存在一個小小的問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久”字難以定量。到底多長的時間才能稱為“久”?

如果羅貫中接著《三國演義》繼續往下寫的話,他的答案一定會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

因為,作為三國終結者的西晉帝國的統一僅僅維持了24年——還不夠一個人從幼兒園讀到博士!

開國皇帝司馬炎死後不久,西晉王朝就爆發了八王之亂,北方少數民族乘機崛起。

自從公元304年匈奴人劉淵建立漢國(後改名趙,史稱前趙)開始,在長達135年的時間裡,匈奴、羯、鮮卑、氐、羌等少數名族先後入主中原,這五個民族後來被稱為五胡,他們先後建立的國家和幾個漢人建立的政權一起,被稱為十六國。

史學界因此把這一歷史時期稱為五胡十六國。

十六國的說法緣於北魏史學家崔鴻寫的一本紀傳體史書《十六國春秋》,書裡記錄了前趙、成漢、後趙、前涼、前燕、前秦、後涼、後燕、後秦、西秦、南涼、西涼、北涼、北燕、南燕、胡夏等十六個國家的歷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