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70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從《竹書紀年》的出土情況可以說明史書儲存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一本史書代表一段歷史,史書沒了,歷史也就沒了。那麼會不會有這麼一種情況,在一系列的史書中,中間幾本史書被毀了,只留下前面和後面幾本的話,會不會存在這種可能性呢?誰也無法否定這種情況存在的可能性,實際上不僅是無法否認,而是實際存在。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上古華夏大量的文獻被銷燬,沒有記載,導致現在無法窺知這段漫長曆史的真相。而且這段歷史的時間長達8000多年,這個缺口之大,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我想幾乎所有人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也不願意接受這種“歷史狀況”,那就是兩頭都有歷史,中間空缺一大段沒有歷史的狀況。按照我的說法,歷史就變得很奇特了,12000多年前的夏朝,中間空缺8000多年,然後到3500多年前的殷墟再連線起來。這麼奇特的歷史觀,有些人看了估計要崩潰了。因為史書不是這樣記載的,史書記載得很清楚,夏朝之後是商朝,商朝之後是周朝,中間過渡很清楚,沒有什麼問題。這三個朝代之間的關係我雖然不能說明察秋毫,但也略知一二。朝代更替的過渡不說他,但朝代自身的銜接是很成問題的。在郭靜雲著的《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一書中,郭靜雲教授透過大量的資料分析認為商朝跟殷墟並不屬於同一個朝代或者政權,他們之間有明顯的差異。不過殷墟跟商之間有文明的傳承關係是肯定的。我不得不佩服,在沒有破譯《山海經》,沒有窺探上古史秘密的情況下,僅憑著殘缺不全的資料能夠得出商與殷不同的結論就足以說明郭靜雲教授的分析能力無比的強悍。要知道,同時期其他學者別說有沒這樣的認識,恐怕連想想都不曾有過。什麼叫真知灼見,往往就體現在這些不被同時代認同的觀點、見解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