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5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6-09-19 17:48:53

(正文)

4、吳遽之亂

領導者:吳遽

地域範圍:★★★(鄱陽、豫章、廬陵三郡)

起訖時間:★★(嘉禾六年(公元237年))

叛亂規模:★★★

影響力:★★

組織目標:反抗中郎將周祗到鄱陽郡招募

最終結局:歸降陸遜

鄱陽郡民風悍勇,在彭綺叛亂後這裡仍時有叛亂,如嘉禾五年的彭旦作亂等等。然而在嘉禾六年(公元237年)多事的中郎將周祗認為這裡民勇可用,於是請求到這裡招募兵馬。孫權就此事徵詢上大將軍、右都護陸遜的意見。陸遜認為該郡易動難安,生恐招致賊寇,極力反對到這裡募兵。但周祗堅持己見,並親往鄱陽郡招募。命令一下,果然激發了郡民吳遽的反叛,吳遽攻克城郭,斬殺周祗,聲勢浩大,屬縣搖動,連周邊的豫章、廬陵兩郡不安分的百姓也紛紛響應。

在此之前的嘉禾三年(公元234年),諸葛恪領會稽太守時,孫權任命陳武之子、“太子四友”之一的陳表為新安都尉,與諸葛恪共同參詳討平山越之事,陳表在這三年中廣開降納,收得萬餘兵馬。正在陳表準備將這批兵馬派出時,吳遽反叛的訊息傳來,陳表當機立斷率兵出征,吳遽叛軍死傷累累,而董督軍國掌荊州及豫章三郡事的陸遜也率兵前來。吳遽窮無所歸,最終只有歸降。三郡陸續得以平定。陸遜拜陳表為偏將軍,同時陳表進封都鄉侯,率所部北屯章坑。而陸遜則從投降的百姓中挑選壯丁,得到精兵八千餘人,這次叛亂的規模約略可見一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