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9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有戰功還如此懂事,這樣的手下值得提攜,於是乎,黃沂州也沒吃多大虧,不僅僅又領到了鴛鴦戰襖五十件,還得到了十副棉甲、一千支羽箭、十張合力弓、五支三眼銃、五杆鳥銃和一百斤黑火藥。

有了這一次打勝仗的經歷,家丁們訓練熱情更加高漲,所有人都在苦練三九。

宋鵬飛無比羨慕黃漢箭無虛發,親眼看到好幾個後金軍被師父射死,他也想著學習射箭。

黃漢知道練習射箭並非朝夕之功,一個毫無基礎之人要練到弓箭手的水平,必須有天賦還要有三五年苦練才有可能。

他乾脆跟宋鵬飛研究剛剛到手的五杆火繩槍,這個時代大明人稱呼火繩槍為鳥銃。

這個名稱有可能是讚美火繩槍能夠射落飛鳥而得名。也有可能是因為火繩槍的觸發結構在點火時如鳥嘴啄水的緣故。

明末殉節的工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範景文就曾經這樣描述鳥銃:“後手不用棄把點火,則不搖動,故十發有八九中,即飛鳥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

由此可見只要是精工細作的火繩槍準頭還是有的,按照歷史記載漢人生產的火繩槍質量領先這個時代。

此時歐洲工匠打造的火繩槍內壁無比粗糙,以至於槍手會連著包裝紙和鉛彈一起塞進槍管才能夠搗實不漏氣。

戚繼光時期,薊鎮使用的火繩槍內壁經過漢人工匠細心打磨處理,無需混合包裝紙,鉛彈能夠較好的吻合光滑的槍膛,因此五六十步距離的命中率達到範景文描述的十發有八九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