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69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20-02-17 18:39:19

姬昌在受到姜子牙的肯定鼓舞后,緊接著就要執行其盟諸侯的戰略,常見的是記載於《尚書 牧誓》的“牧誓八國”,為後文表述的需要,先將這八國的情況簡要介紹一下。

牧誓八國

殷商的無休止征伐和橫徵暴斂積累的兇惡名聲,給西伯侯姬昌完成正義之師的聯盟提供了諸多便利,以“牧誓八國”的八國為例,其他八百諸侯(虛數)另論。《尚書牧誓》中 的八國除西羌在周地以西之外,庸、蜀、髳、微、盧、彭、濮等方國(或部族)或多或少與漢水流域有一定的關係。錢穆在《周初地理考》中說,“八國(除蜀)皆在周之東南,大河兩岸,非西南僻遠之蠻夷。”顧頡剛在《史林雜識初編牧誓八國》中考證:“八國有幾個都在湖北省境內”。

古庸國:諡號 上古東方斯巴達,意思是特別能戰鬥,大致位置在今湖北宜昌至十堰一帶,《史記楚世家正義》引《括地誌》亦曰:“房州竹山縣,本漢上庸縣,古之庸國”。有關“庸國”的卜辭記述有“八月,伐歸”、“十月王敦庸”, “辛未卜,王執庸”,“丁卯卜,止冊庸大戊戊辰”,其時為群蠻之首,一直是商朝的敵對國,一直跟殷商都不太對付。

髳國:被婦好武丁伏擊戰打趴過。有關“髳國”的古文獻不多,有說在山西的,有說在河南的,有說在四川漢源的等等,本文以為“髳國”所在地應在川東渝北湘北這一帶。髳國所在後來有賨、共、奴、獽、濮、夷、蜑等族,以賨為主,此時並沒有巴族、苴族,劉邦口裡的“武王伐紂,前歌後舞”誤說成巴國,其實是“髳(賨)人戰舞”,而非巴人。以“賨”代“髳”這樣的做法是漢朝以後慢慢成型的,因巴中達州一帶的髳人(抑或巴人)在範目的號召和帶領下出陳倉道助劉邦奪天下,功成後為劉邦特赦輕稅輕徭役以致有了“賨”或“板楯蠻”的稱呼,這樣的稱呼漸漸見諸後世史書典籍,以致知“巴”、知“賨”不知“髳”。為了方便敘述和理解,後文以“賨”代“髳”)。巴族是後來武王分封其中姬姓子嗣到巫地(不是巴渝而是湘西一帶)後才有了的,直到巴務相(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鄭氏)統一除了賨人之外其他巫地各族後才有了“巴國”的稱呼。今天重慶地帶歷史演變途徑大致為巴地髳人—巴國巴人—巴渝巴人,賨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