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59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20-01-23 08:09:33

樓上的老先生您言重了,您知道的業內有自己的究史規則,俗稱也叫“家法”,即搞學術研究的講究典籍文字全方位論證論述,引經據典自證和印證,受到的限制比較大,這才有了業內的一種生態現象:“考古一出手,史學就發抖”。

而幾無文字記載的古蜀文化,咱們的“家法”就不太適用了。加之考古文物的天馬行空,不可揣度,更是增添了神秘性和無窮的遐想空間。如今各種假說也是為了探究古蜀史的一種積極探尋和努力,大家都辛苦了。

我其實是沾了諸多前輩們的光,提出的一種古蜀可能供大家參鑑。

值此新春佳節之際,向辛苦工作在一線的前輩們道一聲,您們辛苦了!

日期:2020-01-24 12:40:56

寫在魚鳧卷結篇之際

承蒙朋友們的關心和厚愛,塗筆行文至此,誠期沒給朋友們添亂,正如前言所述,我只是陳述古蜀上歷史的一種可能。其他的不敢多言,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竭盡所能來增強這種可能性的機率,在朋友們的群策群力下,追溯出一種相對靠譜的古蜀上古史。

5000年前的人類遷徙,演化路徑我個人著實沒有能力道得清說的明,不論從文字典籍,文物遺蹟,考古學,人類分子學等等方面,我個人力有不逮,不敢託大妄言。《莽荒卷》及《上古卷》是參考了許許多多上古書籍和前輩的研究結論而做的一個梳理,目的是為了找到古蜀遠古史的一個楔子。古蜀上古文化的來源有“西北來說”“東來說”“外來說”等等,但我以為大機率是先由盆地西北往盆地北,然後折道南下成都平原與早已經進入成都平原的原生古蜀人融合這麼一個過程,其路徑大致是臨洮馬家窯,茂縣營盤山(已有),綿陽邊堆山(濟南龍山文化),什邡桂園橋,寶墩,三星堆等等。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