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為方便平原南北坊市的往來和加強平原上各族的聯絡,杜仲和分管事結合坊市和族人地域分佈情況,決定開拓商道,整理前人對成都平原的考察所得,再派專人分別對汛期和枯水期的成都平原河流支系做細緻的考察,把路線理了出來。

平原南北路:大致以今天成都的人民北路和人民南路為邊界線。枯水期時自廣漢起,過青白江區、越新都區的鳳凰山,橫穿過平原中央地帶,下雙流進新津;汛期的時候,自新津起,借道大邑崇州,在元通古鎮跨金馬河,後進入都江堰郫縣再取道東北,沿蒲陽河到廣漢。

盆地西路:成都平原到古羌,和羌人一起拓寬都汶茂松一帶的古羌道,慢慢形成了後來的冉駹羌道。川西羌人為了方便進出平原交易,越來越多的古羌人聚居在都江堰芒城。

盆地南路:共開通兩條兩條線路連通南北

一條沿著曾經昌意南下的路,自廣漢到成都經樂山宜賓,後逆金沙江往上到朱提一帶,但這條路繞的很遠,而且路途崎嶇難行,尤其是宜賓珙縣到昭通的道(後世稱僰道)很窄很險,古蜀帝時代才拓寬至可供單人行走,直到開明盧帝雄張僰僚之後,這條道才陸陸續續拓寬,此後南下這才多了一個選擇,在漢武帝時代對這條道再次進行拓寬。

另一條從崇州大邑出發過邛崍,再沿著青衣江大渡河流域,經雅安過漢源石棉,借道西昌德昌,入朱提到滇北,這條道路程雖遠要但比東線要好走。此後這條道一直被用做四川盆地和古滇交往主要的商貿和交通大動脈,終成為西南絲綢之路。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