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9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次蟄到了茂汶後,拿出平原種出來的穀物糧食和桑麻衣物做介紹,說成都平原怎麼怎麼好,到平原上可以獲得更多的糧食衣物云云,是極盡蠱惑之能事!大多數古羌人一生都在放羊放牛,早已習慣了自由散漫的放牧生活,對平原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耕興趣不大,只有少部分了解成都平原甚至和昌意部有通婚的古羌部族則隨著次蟄經古羌道遷到了成都平原,開始時駐居在彭州什邡的高臺地帶,後來其中一部分往南到了大邑邛崍一帶。

帝堯十五年,中原洪水滔天,堯不能治,後在四嶽推薦下,鯀為堯重新啟用,《史記》記載曰:“”堯又曰:“嗟,四嶽,湯湯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有能使治者?”皆曰鯀可。堯曰:“鯀負命毀族,不可。”嶽曰:“異哉,試不可用而已。”堯於是聽嶽用鯀。”由此可見,帝堯一直不願意用鯀,是四嶽強力推薦,帝堯不情不願的重新啟用了鯀!鯀再次開始了其第二次長達九年的治水歷程。

帝堯二十年,次蟄沿著古羌道再次到了松茂汶一帶,前後歷時幾年,既觀察岷江水文特點,也做古羌人的動員工作,但大多數古羌人都不樂意搭理他,甚至還被攆。心塞的次蟄也是無奈,能拉攏就拉攏吧,實在不樂意,也沒辦法!次蟄結束岷江流域考察後帶著族人回到灌縣(都江堰),大禹做為次蟄治水的特別顧問整個行程都伴在次蟄左右。次蟄和大禹一起攀上玉壘山,站在山頂上望著奔騰浩蕩的岷江水,次蟄感慨曰:“水慈,福也,水桀,禍也。何時休矣?”大禹曰:“水性,人性也,順之則慈,逆之則桀。順而導之,禍止福得。”次蟄淡笑曰:“何為?何為?”岷江主道是金馬河,離堆所在是玉壘山體凸出的一角,這裡有少部分河水溢位,水流平緩,水很淺,在枯水期,整個河水衝擊而成的檯面都露了出來,覆蓋面積極大。見此狀,大禹曰:“上首,若開此山分流而北,則可疏汛難濟枯水,沿河置地,導水引水,福可至矣!”次蟄聽聞後,何嘗不想這樣,低下頭瞅了瞅雙手雙腳,還有手上佈滿豁口的木耒石鋤,黯然嘆息。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