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十九章人才和發展(三)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朱有孝的演講被後世稱為“承天門宣言”,他開創了皇帝向天下士子直接釋出詔諭的先例,大明朝的變革首先在士子階層生根發芽。要說在現今大明朝最有權利的並不是皇帝,而是當朝的內閣、各部尚書,再加上所謂的言官和御史,這是一個複雜的權力結構,只要他們聯合在一起搗亂,朱有孝是什麼事也做不了,他們代表的是富豪、大地主、官僚層的利益,大明朝國家的利益已經在近三百年的爭吵中給丟掉了。而他們又掌握著底層士子們的前途。於是,剛剛出頭的所謂中了進士,有資格當官計程車子們不得不排隊,選擇自己利益的代理人,這樣一來就形成了惡性迴圈。現在朱有孝就來了一個截和(jiehu麻將用語)。

舉人的考試正常舉行,只不過今年入取的進士沒有幾個超過四十歲的,這也是朱有孝特意強調的。

在秀才和童生中,根據自願的原則,留下了一千二百多人去到技術學校學習,其餘的在吏部主持下,徐光啟、宋應星給他們普及了一下各種新引進的高產農作物種植技術,每人發了五兩年薪的費用,讓他們回家推廣農業知識去了。在留下的人中,他們日後多數都成了工商業界的精英,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至於李信和牛金星,朱有孝可不打算放他倆走人,而是破格讓他們參加了舉人的考試,除了照例錄取了四百零九名進士,朱有孝還錄取了三十多名俊士,李信和牛金星都屬於俊士的行列,這也是特例。錄取完這些學子們以後,沒有讓他們來得及去認宗師,就讓吏部組織了官吏學校,一股腦都送進去洗腦去了。朱有孝就是校長,進士、俊士將來都是天子門生,不再屬於任何派系,就算朱有孝打算以後建立政黨輪流執政的方式,他們也只能站在國家的利益上為成為執政黨而考慮。吏部尚書周嘉謨是副校長,內閣大學士孫承宗、直學士徐光啟都是老師。還有一部分傳教士也被聘請為指導管理政府和地方的啟蒙老師,朱有孝的說法是,要兼收幷蓄,各取所長。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