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五八、劍南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在平定交趾後,朝廷的勢力,便從川南、都泥江(南盤江)和朱鳶水(紅河)三個方向進入楊氏所建立的“大義寧國”境內,恢復大唐時對劍南道的統治。

在大唐滅亡的同時,在劍南割據的南詔國也是走向了變亡。先後出現鄭買嗣所建立的“大長和國”,趙善政所建立的“大天興國”和楊幹貞所建立的“大義寧國”,這幾個政權的交替更換,相互廝殺,也是引得劍南地方民不聊生,怨氣沖天。

共和十四年,楊詔發動兵變,囚禁其兄楊幹貞,自立為王。

段思平與善巨城(今永勝)守將高方、董伽羅聯合,趁機起兵。

共和十七年,段思平率軍在據橋(點蒼山北洱源)大敗楊軍,楊詔兵敗自殺。楊幹貞在得知兵敗的訊息後,棄“羊苴咩城”(大理)逃往威楚府,並向朝廷稱降。

楊氏勢力,在段高聯軍的打擊下,在戰場上接連失利,整個所謂的“大義寧國”局勢在一年多年的時間裡,已經徹底糜爛。

時值春夏之交,劍南道的氣溫倒也算是宜人,比交趾和廣南西路潮熱的氣候要顯得清涼了許多。

交趾鎮守使李繼忠所部在水師的配合下,三多大軍浩浩蕩蕩沿南定江進入秀山郡,從南部向昆州進軍。

而嶺南西路招撫使安審琦、靜江節度使何福進也是率軍從羅雄前往昆州。

在川南,川南節度使李仁罕攻會川府(會理),黎州漢源鎮守使張覺攻建昌府(西昌),唐軍趁機大舉直入劍南。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