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八十二章 日軍登陸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到10月底11月初的時候,淞滬會戰已經打了兩個月,中國軍隊雖然屢次後退,但是還沒有部隊被圍殲,反倒是日軍的第九師團被十九路軍全殲,所以總體上來說,取得的戰果還是相當不錯的。如果這時候,擔任最高統帥的蔣介石能夠當即立斷,放棄上海,採取持久戰的策略,把部隊撤退到上海外圍的吳福線和錫澄線,利用這裡堅固的國防工事固守,抗擊消耗日軍,才是最明智的選擇。但是當蘇州河以北陣地全線失守,日本統帥部大舉調兵遣將,準備實施登陸作戰的關鍵時刻,蔣介石卻又把全部希望寄託在國家社會的干涉上。

本來,蔣介石已經聽從白崇禧和陳誠的建議,決定撤軍,但是忽然收到確切的情報,國際聯盟將於11月3日在布魯塞爾召開‘九國公約’會議,討論中日之戰,立刻喜出望外,當即取消此前發出的撤軍命令,要求部隊再堅持10天以上,以獲得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援。

新命令傳到陣地上,部隊一片譁然,兩個截然相反的命令,使下層官兵察覺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軍心浮動,士氣大落。而一些已經離開陣地的部隊又匆匆返回,秩序也開始出現混亂。

11月5日凌晨,日軍第10軍在軍長柳川平助的指揮下,由海軍派出的數十艘戰艦護送,在杭州灣金山衛附近登陸,準備包抄中國軍隊的後路。這裡的海岸守備部隊原本是張發奎的第八集團軍所屬的四個師又1旅共計數萬人的兵力,但是由於蔣介石認為日軍在全力進攻上海正面的時候,沒有多餘的兵力從杭州灣登陸,故而把防守這裡的部隊全部投入正面戰場,結果,等到日軍登陸時,在杭州灣北岸,從全公亭至乍浦之間長達幾十公里的海岸線上,只有第62師的兩個步兵連和一個炮兵連以及少數地方上的保安團防守。既沒有像樣的工事,有沒有重炮,面對10萬裝備精良的日軍,結果可想而知。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