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十二卷 西伯利亞的天空 第七百六十九章 不一樣的二戰程序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這是後話,在中俄戰爭結束後數週,斯大林心情是舒暢的。聽到中國與蘇俄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正在抵抗蘇俄進攻的芬蘭抵擋不住,不得不逼割讓卡累利阿等地來換取和平。

而羅馬尼亞也無抵抗的決心與勇氣,宣佈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割讓給蘇俄,以換取可能的和平。接著,斯大林精心構築所謂的東方防線,認為正是自己果斷決策,才與烏魯木齊組織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現在才有力量應對德國的可能進攻。

而德國再次顯示自己的強大,用6個周的時間竟然將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及其盟國英國擊敗。

到5月19日德軍裝甲師已經抵達離英吉利海峽只有50英里處。

5月24日,德軍裝甲部隊已經逼近法國的北部港口敦刻爾克,但卻在這時接到停止前進的命令。這個命令被證明是致命失誤,被包圍的盟軍開始執行“發電機計劃”,即敦刻爾克大撤退(保留了反攻的有生力量)。

5月27日開始撤走了第一批士兵,到6月4日時已經有超過33萬人成功逃脫,其中23萬是英國遠征軍。這次的撤退雖為英國避免了全軍覆沒的悲劇,但也喪失了大量的物資和武器裝備,士氣亦一度低落。

1940年6月10日,德軍開始正式全面入侵法國本土,由於先前在低地國地區喪失了大部分的軍事力量,所以德國的裝甲部隊紛紛進行一場競速比賽,很快的就深入了法國中央。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