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一部 潛龍在淵 崢嶸偶露 第22章 國不知有民,則民不知有國?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朱濟世在170多年後曾經聽說過這麼一個故事:1840年鴉片戰爭中當英國艦隊突破虎門要塞,沿著珠江北上的時候,江兩岸聚集了數以萬計的當地居民。他們以冷漠的、十分平靜的神情觀看自己的朝廷與外夷的戰事,好似在觀看一場與自己毫不相干的爭鬥。英軍官兵目擊此景,十分疑惑不解。有英國軍官問為英軍帶路的漢奸,對方的回答是:國不知有民,則民不知有國。

很顯然,1840年代的大清朝就是一個不知有民的國,可是1840年的大英帝國,真的能算國知有民,則民知有國嗎?

根據朱濟世這段時期所瞭解到的情況,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在1839年10月1日,英國內閣以商務受阻及大英帝國子民民生命受到威脅為理由,作出派遣艦隊去中國海的時候。那些應該知道“有國”的英國勞動人民在做什麼?

正在別有用心的憲章派工會領袖和政客的鼓動下,忙著遊行集會要求一人一票的普選權!

而英國政府可以在1840年為了遠在中國的幾個大英帝國子民的生命受到威脅,就耗費數百萬英鎊把軍隊派到萬里之外,可是卻不捨得為正處在飢寒交迫當中,處在餓死邊緣的英國勞動人民提供相應的救濟——根據1834年透過的《濟貧法修正案》,貧民只有在進入實際上是“勞動院”的“濟貧院”後,方可獲得食物救濟,那裡工作繁重,待遇低下,食物很差,住宿擁擠。人們按年齡性別分居,這造成貧困者家庭被拆散,骨肉分離。沒得到監工書面批准,不得外出或者接見來訪者。實際上和坐牢無異,可就是這樣的“濟貧院”,也因為資金匱乏,而無力接收太多的窮人。結果造成每天都有不少英國人被飢寒奪走生命。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