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十五卷 最後總攻 第三十三章 糧食危機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突然爆發的難民問題確實很難讓人理解。

美國不是日本與英國這類的國家,在戰爭爆發前,美國國內的糧食產量不比帝國少多少,整個戰爭期間,美國一直是糧食輸出國。另外,在戰前美國就建立起了相對完善的糧食戰略儲備體制,為持久戰爭做好了準備。按照戰後獲得的資料,在七十一年(39年)年底的時候,儲備在美國本土四十八個州的一千三百多座聯邦與地方糧倉內的糧食達到了一億二千萬噸,足以供美國所有人消耗一年半。而同期,帝國的戰略糧食儲備僅為一億一千萬噸,只夠消耗十一個月。

無論如何,不會有人想到美國會出現糧荒。

只是,當時發生的事情,讓人不得不相信,美國國內確實出了大問題。

戰後,有很多人專門研究美國在戰爭末期爆糧食危機的根本原因,並且在調閱了大量的相關資料之後,得出了一些比較可信的說法。

先是美國的國內產業結構出現了問題。戰爭爆前,美國的農業從業人口達到了二千三百六十八萬,其中青壯年勞動力為八百六十七萬,分別佔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三,與總勞動力的百分之一十一。對一個工業國家來說,這二個比例是比較合適的,從而在根本上保證國內的糧食產量。可到了七十六年(年)的時候,美國的農業從業人口降低到了一千七百四十二萬,其中青壯年勞動力為三百二十四萬,分別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九點六,與總勞動力的百分之三點八。同期,美國工業的從業人口與青壯年勞動力在總量中地比例分別比戰前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一與百分之一十七,另外美國的軍事人員在男性青壯年中的比例也由戰前的不到百分之二提高到了百分之一十四。由這幾項資料中就能現,到戰爭末期,美國的農業勞動力已經急劇降低。戰前一個農民只需要養活二十個非農業人口,而到戰爭末期,一個農民卻要養活五十五個非農業人口。農業的壓力增加了一點五倍,而整個農業的生產效率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提高一點五倍。另外,以當時的技術水平,一個農民能夠養活二十五個非農業人口已經是農業生產效率地極限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