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十五卷 最後總攻 第十六章 談判之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對戰爭中不力,或即將戰敗的一方來說,主動提出停戰談判,並不是可恥的事情。

在上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集團在使出全力,仍然難以戰勝對手的情況下,幾個主要成員國都先後向對手提出了停戰談判。比如,德國就在萊茵河防線即將失守,國內環境急劇惡化的情況下主動退出了戰爭,單獨與協約國集團媾和。隨後,明帝國也在“爪哇海戰”之後,與協約國集團談和。

只是,停戰談判也需要基礎挑戰。

就拿上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與明帝國的案例來說,這二個國家因為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情況下與對手講和,結果其戰後的環境千差萬別。

當時,德國是在實力完全不支,國家即將崩潰的情況下才與對手講和,結果在談判中根本沒有有力的籌碼,導致全面被動,最終不得不與對手簽訂了多項不平等條約,最終不但導致德國在戰後的二十年之內沒有能夠恢復元氣,還使德國國內的民族情緒進一步激化,從而使德國再次搭上了同盟國的戰車,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主要參戰國,也因此錯過了再次崛起的機會。

相反,明帝國卻是在相對有利的情況下提出了停戰談判。

在“爪哇海戰”之後,協約國集團也遭到了沉重打擊,隨後明帝國迅速鞏固了本土外圍的“最後防線”,擺出了與協約國集團決一死戰的架勢。在此情況下,不但明帝國想停戰,就連處於相對有利地位的協約國集團也想停戰。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