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三卷 復仇烈焰 第十五章 刺刀見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出人意料的,這次日本戰列艦首開戰果。

打在“太宗”號飛剪艏前端的十四英寸穿甲彈兇狠的“咬”掉了錨艙前端約五米長的一段艦體,還順帶打斷了左側主錨的錨鏈。萬幸的是,穿甲彈沒有在艦體內爆炸,而是在落到戰艦左側的海面上之後才發生了爆炸。另外錨艙與主錨對戰艦戰鬥力的影響並不大,錨艙後面的生活物資儲備艙也只受了很小的影響。

此時,新式戰列艦在裝甲防護設計方面的特點顯現了出來。

早在設計五嶽級戰列艦的時候,帝國海軍的艦船工程師就提出了“全有全無”的新防護概念。簡單的說,裝甲厚度要麼能夠起到足夠的防護作用,要麼就不要裝甲,以節約重量,或者在關鍵部位敷設更厚的裝甲。

這種設計概念與之前無畏艦的“全面防護”概念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實際上,這也是針對無畏艦統一主炮口徑,而且主炮威力越來越大所必然採取的防護方法。在前無畏艦時代,因為主力艦有兩種,甚至更多口徑的主炮,所以戰艦除了在關鍵部位敷設足以抵擋主炮穿甲彈的裝甲之外,還要求在其他部位敷設能夠抵擋次級主炮穿甲彈的裝甲,做到全面防禦。

主炮口徑統一之後,那些只能防禦次級主炮穿甲彈的裝甲明顯成了擺設。

按照帝國海軍艦船工程師的測算,如果裝甲不夠厚,不但擋不住主炮穿甲彈的轟擊,還會使穿甲彈在艦體內爆炸,造成嚴重損傷。相反,如果沒有裝甲,穿甲彈很有可能在貫穿艦體之前不會被引爆,從而降低了損傷。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