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卷三 東海驚濤 第七章 攔截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浙江龍泉機場,十二架J-13B型戰鬥機刺破蒼穹,向東方的大海疾馳而去。

“航向115,高度4500,速度1050,明白!”狄泊清扮正了嘴前的麥克風,對前面的搭檔說道,“梁哥,注意導航資訊。”

“明白,看到了。”

在梁國翔的操控下,戰鷹向右微傾,轉到新航向上。將飛行資料輸入導航系統後,梁國翔啟動了自動駕駛裝置。

第四次印巴戰爭結束,梁國翔與狄泊清等隸屬於試驗部隊的飛行員最先回國。

梁國翔傷愈歸隊後,兩人一直在青海試驗部隊基地進行訓練。除了總結實戰經驗、摸索新戰術之外,梁國翔與狄泊清主要的任務就是適應海航裝備的新式戰機,即他們現在駕駛的J-13B。

J-13是共和國在Su-30MKK基礎上研製的“國產”戰機。

按照外界的猜測,J-13B是Su-30MKⅡ國產的型號。事實卻並非如此,準確的說J-13B分為兩種型號:一是仿製Su-30MKⅡ的初期型號,二是採用大量國產裝置的改進型號。嚴格說來,後者應該被稱為J-13C或者J-13B2。因為前者產量並不大,且進行了全面改進,所以沒有對其進行嚴格分類。

裝備海航試驗部隊的正是最新批次的J-13B。

與Su-30MKⅡ相比:最新批次的J-13B採用了推力更大的“太行”發動機,在攜帶2枚格鬥導彈、機內半油時的空戰推重比達到1.25,機動性大大超過Su-30MKⅡ;安裝了由電子十所與電子二十一所聯合研製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對大型空中目標的探測距離達到375千米,對RCS只有0.1平方米的空中目標的探測距離也達到85千米,能夠同時跟蹤16個目標,控制8枚攔截導彈攻擊其中8個目標,具備多模式作戰能力,能夠引導數十中對地/海攻擊彈藥;採用了更多的複合材料,減輕了機體結構重量,增加了最大起飛重量時的載油量;修改了掛架的掛載能力,增強了攜帶對地/海打擊能力;加強了機體結構強度與起落架結構強度,為今後上艦奠定了基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