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二卷 天下大亂,群雄並起 第322章 退而求次皆歡喜,離家長久思親人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古時候作戰,最怕的其實不是戰死,而是半死不活,或是殘缺肢體,因為以當時的治療手段而言,一旦重傷等同於陣亡。即便一些人命硬,挺了一時過去,但是將來呢?多少人因為傷勢感染而付出生命的代價,又有多少人因為病情的延誤而不甘心的離去。

對於呂布來說,學校建立了,那是教育,是才學,是文化;精兵制等改革,那是人口,是民生,是用以恢復亂世造成的社會結構;至於這醫學,則是對生命的負責。

於公,戰地醫療水平的提高,戰地醫師的數目,直接就導致了軍中的戰鬥力。都說百戰成精,但又有幾個老兵能夠從多場戰役中生存下來,呂布幾乎可以說有著龐大的醫師規模,那就是保證百戰之軍的成型。

於私,誰沒有個大病小病,他呂布雖然現在生龍活虎,但若干年之後呢。比如陳登吧,看起來也不像是有病的人,可他就是得病了,而且還是得的這麼奇怪的病,若是沒有華佗這樣的醫師在,只怕他早晚難逃一死。

為了自己,為了家人,為了其他所重視的人,呂布很是希望自己身邊能夠有一些生命的保證在,至少對於心理上也是一個安慰。

鑑於這兩點,呂布希望華佗能夠留下來,不要再奔走四方。

華佗知道呂布說的還是很在理的,但這也是違背了他的初衷,與他的本性也是不能附和,畢竟呂布就算是他的朋友,可他卻不單單是一個朋友這麼簡單,凡是與呂布搭上關係的,首先就要想到他那溫侯,五州之主的身份。若華佗是趨炎附勢之人,能得呂布看重,自然是滿心歡喜,但他淡泊溫雅,卻是不願與達官貴人扯上什麼關係,能與呂布做成朋友若不是看他對天下萬民有一份憐憫之心,只怕也是萬難。可如今這個好朋友卻是給自己出了一個好大的難題,到底是聽從本心自顧離去,還是如呂布所言為了將來而留在徐州?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