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一卷 趙氏庶子 第51章 殖我田疇(下)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和古時的井田劃分一樣,成鄉的田地大概分為九份,八份屬於國人和氏族的私地,一份是屬於鄉寺的公田。

公田就在鄉寺打穀場之外,在成氏權傾鄉里時,這一份收成自然也是送到成氏莊園的,但趙無恤執掌權柄後,此處就成了他名下的土地。

理論上,養那一百正卒,一百更卒,乃至於鄉中皂隸的俸祿,主要就得從這塊地裡刨。

然而這塊土地的品質和甲裡一樣,都是厥土下下,幾近荒廢。因為公田的耕種是要依靠七里的國人隸民免費勞動的,國人們耕自家的私田十分努力,耕公田則“民不肯盡力”,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於是趙無恤眼前的這數百畝土地,到處是“維莠驕驕”、“維莠桀桀”的叢生茂草,一副“公田不治”的景象。

所以無論孔丘等人將井田制吹噓得多麼完美,都改變不了現如今晉魯等國的井田已經瀕臨廢除的事實。

在早上的議論後,趙無恤說幹就幹,他讓計僑、鄉司徒竇彭祖尋了成鄉七里善於農稼的國人前來公田處,說他要親自示範一種新的農稼方法。

趙無恤前世也在農村呆過,對農活並不陌生,否則也不敢在趙鞅面前誇下明年上計翻倍,農業豐收的海口。

比起後世精耕細作的農業來說,春秋時的農耕,即便在他這個門外漢看來,也粗放得令人髮指。

至於他一個錦衣玉食的卿族子弟為何懂農活?趙無恤只能推脫說,是前段時間冬狩時,在路旁看到一位在野隸農所為,當時覺得他的農稼方法十分新鮮,便詢問其一二,記了下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