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卷一 念家山破 二十三、可知先賞陸機才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當8月2日,約翰·馬丁教授宣佈成功驗證人類第一個人工核實驗的時候,孫元起早已經結束在紐約的活動,來到了聞名遐邇的耶魯大學。

近代中美高等教育交往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30年代,而耶魯在其中首開先河。在19世紀到中國淘金的洋人中,美國公理會傳教士、後來當了美國駐華公使,回國後擔任耶魯漢學教授的美國人衛三畏是其中的一個,他1833年來華,1877年返美,在中國呆了40多年,其著作《中國總論》被美國各大學採用作中國史課本,幾乎達一個世紀之久,是美國人研究中國的必備書,前後幾次再版,影響了幾代美國人的中國史觀;另外一個是被稱為“在中國創辦西塾之第一人”的布朗,他於1832年從耶魯大學畢業後,到當時屬我國廣東省的澳門,在那裡一所由英國傳教士創辦的學校——瑪禮遜學校中擔任校長。1847年,布朗返美時,將容閎等3名中國優秀學生帶往美國求學。1850年,容閎考取耶魯大學。1854年,耶魯大學向容閎頒發學士學位,成為在西方獲得該學位的第一位中國人。

除容閎外,詹天佑、馬寅初、晏陽初、孔祥熙、高尚蔭、顏福慶、李繼侗、楊石先、施汝為、陳嘉、王家楫、唐耀、楊遵儀、應開識等一大批中國的傑出人才也先後在耶魯大學學習。目前,中國學生是耶魯最大的外國留學生團體,以至於現任校長理查德·萊文不無感慨地說:“失去中國學生,耶魯將黯然失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