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十七卷 兒孫福 第八百一十七章 廷議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永樂年間,朱棣但有未決之事,往往是以御封送文淵閣,隨後聽楊榮等人提議,斟酌取定,真正開廷議的時候極少。洪熙時由於朱高熾和楊士奇等人親善,一貫也是如此。如今朱瞻基即位,因文官往往都是三朝乃至四五朝的老臣,張太后便囑咐凡事多有大臣議決,這廷議的次數就漸漸多了。只人數不拘多寡,但一般來說,內閣眾人和蹇夏都是必到的。

蹇夏剛剛解了部務,雖今日兩樁也是要緊軍務,卻都不曾與會。六部便只有兵部的張本和張越,禮部尚書胡濙,還有戶部的一位侍郎。

由於麓川軍務懸而未決,皇帝又將自將巡邊,兩件事合在一塊,這一日的廷議便瀰漫著一股沉甸甸的氣氛。居中而坐的楊士奇環視了一眼眾人,隨即說道:“今天的議題大家都知道了,首先便是麓川軍務。一者,進兵還是退兵;二者,如果派援兵,誰人領軍。”

“麓川思氏已經不是第一次叛亂了,一而再再而三,反反覆覆沒個消停,官職名義能給他們的都給他們了,此番又吞併南甸和芒市這好幾個地方,足可見狼子野心。退兵絕不可行,不但不能退兵,還得儘快派將增兵。”

說話的是楊榮。相比上次的不置可否,這一回他一上來就是不容置疑的口氣。原本要說話的禮部尚書胡濙被他這話噎得一愣,隨即面上就露出了深深的惱色。

“說得簡單,這兵從何來,將從何來?之前打交阯,是從廣西和雲南兩地調的兵,黔國公打了敗仗,一半是因為用兵不慎,另一半不外乎就是因為雲南的兵已經是疲兵!南疆的戰事橫豎是於大局無礙,思氏也不敢再往東進,何妨暫且撂在那兒,須知國庫有限,不是無底洞!還有,黔國公鎮守雲南,京師眼下只有那有數的幾個公侯伯,派誰過去合適?你可別說什麼從五軍都督府隨便拉個阿貓阿狗過去,否則增兵還不如不增!”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