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00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沈從雲是從日後甲午戰爭這一角度來考慮問題的,一旦開戰要從越南運軍火到國內,這是相當麻煩的事情。可這個理由又不好跟鄭觀應去說,考慮到資金緊張以及裝置淘汰的問題,沈從雲只好放棄遷移的計劃,只是電令在越南的詹天佑,集中一切力量,必須在兩年以內,生產出足夠的軍火來,要能支援十萬大軍打一年仗的軍火儲備。沒能說動鄭觀應搬遷軍工廠,沈從雲只好提出多蓋倉庫,在國內囤積軍火。這一點鄭觀應沒有再唱反調。

(注:呵呵,關於遷移軍工廠的事情,確實欠考慮了,大家提醒的及時,改之。)

增練新軍,囤積軍火,為軍隊的醫療保障開辦醫學院,沈從雲一切都為了甲午。

就在沈從雲厲兵秣馬的同時,日本為侵略和中國開戰的開戰準備,也到了最後的時刻。

1882年朝鮮的“壬午兵變”後,日

本部就已經開始制定對中國作戰的方案,舉全國之力中國作戰地軍事準備的腳步。1890年。日本的軍費開支,佔國家預算的30%,1892,劇增41%。

19世紀70年代初期,日本陸軍平時+製為四萬六千餘人。海軍只有十七艘艦船(大部分為木製)。總排水量為一萬三千八百頓。經大力擴充,至甲午開戰之前,日本按新的戰時編制進行動員,陸軍為七個師團(含近衛軍師團),加上屯田兵團和對馬警備隊等,總兵力可達22萬餘人。海軍經過擴充,擁有軍艦三十一艘,魚雷艇二十四隻。加上死艘代用軍艦(武裝商船),總噸位達到七萬兩千六百餘噸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