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分卷閱讀19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過來一張紙,“當然了,根據我們對美國人的瞭解,他們也可能並沒有對我們交底。美國人對‘拂石猜想’到底知道多少,現在還是一個謎。”

“登入名:拂石。登入 IP 地址:中國南京 218.94.×××.×××。真實姓名:未知。性別:未知。年齡:未知。專業背景:一流氣象學家。特徵:具有非凡的數學造詣,為了‘天年’現象的研究很可能自創了新的數學工具……”韋潔如讀到這裡,抬頭看了眼冷淮。後者對這種眼光很熟悉,這是一種叫作“震驚”的表情。

冷淮當初第一次見到這幾行字時體味過這種感受。進入文明時代幾千年來,歷代數學家發展了各種各樣的數學形式,尤拉、高斯、伽羅華、希爾伯特這些鑲嵌在一個個經典公式裡的閃耀名字照亮了人類理性的天空。一般的學科都有自身賴以存在的基石,即所謂的“母科學”,比如醫學就很明顯依賴於化學和生物學。而數學則一直是其他學科的基石,可以說數學是唯一沒有自己的“母科學”的科學,從這個意義上講,數學就是科學之母。其實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數學家們並不知道自己嘔心瀝血研究出來的成果是否有用,更不用說能確定應用到什麼地方,他們更多的是被數學本身的內驅力引導著前行。一項數學成果經過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才獲得應用從來就不算什麼稀罕事。也就是說,數學領先於整個科學界的情況比比皆是,但反過來的情況則極其罕見,甚至可說是絕無可能。在從事實際應用研究的過程中,能夠有目的地自創系統數學工具解決問題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在人類幾千年的科學史上,做到過這件事的人只有一位,他的名字叫艾薩克·牛頓。牛頓因為研究引力問題的需要自創了微積分。而其他人,包括愛因斯坦這樣的超級天才在內,都只能依靠前人的數學成果取得成功。如果不是高斯、黎曼等人發展了成熟的非歐幾何以及張量分析理論,愛因斯坦將是一個科學啞巴,也就是說他內心裡可能有所感悟,但卻沒有任何辦法描述並表達那些思想,他只能在沉默中鬱郁終生,而廣義相對論的問世則會無限期推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