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一卷 第八十九章 出口戰略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如果說1995年摩托車市場是混戰之年,那麼進入1996年就是苦戰之年。隨著摩托車市場競爭加劇,價格大戰此起彼伏,以嘉陵、建設巨頭為代表的國企摩托車企業開始陷入了困境,其中以建設摩托最為顯著。

1995年,建設集團還取得了交稅4.8億,利潤4.5億的驕人成績,銷量也歷史性達到了百萬輛。但進入1996年一季度,建設摩托的銷量就開始大幅度滑坡,跟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50%以上。去年壓庫式沖銷量,賒銷模式造成了將近8個億的應收款項,佔用了大筆企業資金。當市場已經轉為90CC以上排量主流時,建設摩托還固守著80CC排量以下,所生產的摩托車依舊是十年如一日的老產品,CY80再厲害也經不住十年沒換代的窘境。於是,在其他廠家紛紛推出款式更新穎、排量更大、價效比更高的競爭產品時,建設摩托的產品開始出現了大面積滯銷。

由於有將近萬人的離退休職工,還有國企辦社會的醫院、學校等,每年建設集團為此至少要負擔一個億資金支出。以生產50萬輛摩托車計算,每輛車成本要分攤200元的包袱。就算是打價格戰也打不過其他企業,產生了賣得越多,虧得越多的惡性迴圈局面。降價是死,虧本經營;不降價也是死,庫存積壓拖死。

造成建設集團現狀的根本原因還是由於產品規劃不合理,對市場反應嗅覺實在太過低下,新產品投放市場和開拓市場的能力實在太弱。在渝州其他民營企業紛紛上馬90CC排量摩托車時,建設、嘉陵等國有大廠依舊抱著陳舊產品不放,沒有及時調整更新換代自己的產品。CY80、JH70作為兩大企業王牌車型,已經在中國摩托車市場奮戰了十來個年頭,依舊沒有組織更新換代。因此,進入1996年,建設集團先是遭遇銷量滑鐵盧,嘉陵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