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煙不見兮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9月8日,原在東京參謀本部內的大本營挪到廣島。“大本營將於13日前進至廣島”的公報,是以陸、海兩相的名義簽發的。

軍隊從廣島的宇品港用運輸船運送,大本營推進至廣島,當天皇行幸到那裡時,就意味著“御駕親征”。

最強烈主張把大本營前移廣島的,就是伊藤博文首相。他的目標在於“把作戰同外交一致起來”。

戰地來的情報,到廣島可能比東京稍微早一些,但各國公使館都在東京,廣島在外交活動方面肯定是不方便的。伊藤首相立意在天皇親征這一事實上,他想以此來統一輿論,提高士氣。

公佈憲法而召開帝國議會之後,甲論乙駁,從外部看來似乎是輿論極為混亂。清政府推測:日本國內輿論分裂,在軍事上也不會有果斷措施。只要忍耐一時,日本內部必然對立,勢必難以進行戰爭。

伊藤知道這一點,認為有必要顯示一下日本國內團結的鞏固程度,以粉碎清政府的如意算盤。

明治天皇行幸到廣島是9月15日,正好是日軍總攻平壤之日。廣島的行宮就是原來的第五師團司令部。平壤的捷報還沒有傳來,迎接聖駕的一百零一響禮炮似乎是戰勝的預祝。

世界上的國家分成兩類,強國和弱國,強國壓迫弱國是理所當然的。——門戶開放以來,日本國民就是抱著這樣的國家觀。

閉關自守時代,日本是個落後國家,被劃分在弱國一類裡,因此不得不忍受締結各種不平等條約的屈辱。開放以來,大約三十年間,日本朝著“文明開化”和“富國強兵”的目標全力奮進,要躋身強國之列。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