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瓷壺反映時代精神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宋元美術展”觀感

雕刻花紋需要相當的勞力和時間。到了元代,用筆直接染色法(青花瓷器)誕生時,不難想象在保守人中間會產生多大的牴觸,最初他們一定會視這種方法為邪道。從波斯傳來的酸化鈷開始使染色成為可能,後來西亞的顏料也傳到中國,亦可說跨越世界東西的蒙古鐵騎兵帶來了戰利副產品。顯而易見藝術不是超越歷史潮流的產物。

觀看“宋元美術展”可得知,青瓷下蕪瓶和鳳凰耳瓶等宋瓷的外形已趨於完美,而過於完美似乎又達到難以發展的程度。中國文化孕育了這種精華,好像反而陷入了很難再前進一步的境地。

現在,我們來思考一下日本式的東西,例如茶道、能狂言等藝術,在室町時代就已趨於完善。有一種說法認為中國式的東西在北宋、南宋時代就已形成。就宋瓷而言,我覺得在那個時代就已趨於完美。亦可說馳名世界的中國菜,在宋代就已接近現在的水平。在繪畫和書法等方面,也使人強烈感到宋代的東西,的確都已接近現代中國式的東西。

止步不前,不就意味著開始衰退嗎?在歷史上文化鼎盛後開始衰退,然後走向滅亡之路的例子有很多。埃及、東方以及希臘的文化皆為這種例子。中國同一文化的發展,即使有盛衰起伏也能保持到現在,是因為衰退後在歷史中又注入了新鮮血液的緣故。宋代文化處於進退維谷後,蒙古族政權統治了中國,奔放而新鮮的血液流進文化的每一條血管中促使其再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