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西遊記》的原點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孔子在《論語》中說“述而不作”,其意為自己只講述以前傳承的道德而不創作。後世擴大解釋這句話,變為“不能創作”之意。儒教被國教化以後,孔子的話被絕對化。由於這種原因,似乎可說中國文學中小說、戲曲等創作文體,與詩歌和隨筆相比不興旺。可《西遊記》卻是一個例外,同樣作為故事,《三國演義》的內容幾乎都來自史實,與此相比《西遊記》除玄奘三藏去印度取經以外,其他都屬於虛構。

據說,《西遊記》是明代吳承恩在16世紀後期創作的,但這只是充實整理到現在的樣子,其實玄奘三藏“西天取經”的故事在很久以前就有。這種證據到處可見,例如在福建省泉州市開元寺的塔上,有手持大刀的猴子雕塑。這座塔為宋代建造,要比吳承恩寫《西遊記》早數百年。另據文獻記載,寺院壁畫上有玄奘“西天取經”的畫面。壁畫上,參拜人不只是在觀看,也應在聽和尚一邊指著壁畫一邊講述難得的佛法。

為了說明佛經有多麼珍貴,用去印度艱難取經的故事最為適合。故事中妖魔鬼怪出現的次數越多,就越顯得佛經珍貴。和尚一定會使出渾身解數編造出妖魔鬼怪登場。

如果所講內容空洞乏味,就是信徒也會打瞌睡,還會出現轉身離去的人。此時講經的和尚會迅速作出各種反應。

“今天就講到這裡,大家已困了,好像沒什麼意思吧,下次應刪掉這段。……”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