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十章:一種選擇,一種結果(3)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收穫的季節

“我不是一個英雄,我只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共產黨員。我甚至不能說我這—生給黨做了多麼大的貢獻。但是,有許多比我崇高的人在與我同行,我從他們身上汲取到的思想力量和人格力量才使得我像現在這樣走過了八十五年……”

蘇北以盧荻老人一段意味深長的話結束了《一箇中國婦女的傳奇》。

像所有此類書籍一樣,他也撰寫了“後記”,在“後記”中,他回述了和盧荻老人接觸過程中受到的感染和激勵。那都是他的真實的感受,至於以何人名義發出,要由吳運韜決定,已經不是他考慮的事情。

蘇北還要對書稿進行最後一遍整理,所以他沒告訴吳運韜寫作的進展情況。

最近這段時間,蘇北幫助韓思成料理完了兒子的事情,單等醫療管理部門做事故責任鑑定和法院宣判了———據說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把關於調動和任命之類的事情,也幾乎全部忘掉了,他深深陶醉到了寫作之中。他從盧荻老人的經歷中看到了崇高,看到了與現實生活格格不入的精神層面的東西。生活在成為歷史的時候才會顯示出觀念性的一面,人只有從觀念的角度才能看出生活的可愛之處。可能是這樣的,也可能不是這樣的。我們在記敘和回憶過去的生活的時候,會犧牲掉多少細節,恰恰是這些細節,構成了一個人最為實際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個小時……在這樣的日月裡,你能夠讓他們在細節的砂粒上建構精神的殿堂嗎?不能。你需要比砂粒堅固的東西,你需要基石。你必須從歷史的山岩上開採這些基石。但是歷史已經遠離沙地,那是一些高高在上的峰巒。在這樣的時候,哪個空間才能夠從本質上反映一個人靈肉相合的這十年時光?你能把沙地和山岩合二而一嗎?你能夠看到全面的人生嗎?如果我們自己都不能辨析自己,你又怎麼能夠辨析那些蒙著歲月風塵的人呢?你能從他們的紛繁瑣碎的記憶中得到他們的整體嗎?你不能。不管是文學家還是歷史學家,都不能。進入記憶的歷史必須是做了某種捨棄的歷史,否則它將什麼也不是。他這樣做著的時候,感受到了精神的愉悅。他做著的工作把他推到生存之外。那是一個形而上的領域。他聽到的全部是精神的喧唱。只有在這裡他才是全面的,立體的,充滿健康活力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