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我與古典文學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我不想正襟危坐地寫一篇《我與中國古典文學》。我想坦白我在這個領域裡的好惡,也許這可以幫助批評家和讀者更理解我的創作。

我寫過兩篇評論文章。一篇是評論電影導演黃建中的新片《良家婦女》,題目作《碧海青天夜夜心》,一篇是評論前輩馮亦代的形式主義集《龍套集》,題目作《池塘生春草》。選用這樣的詩句作文章題目,實在是因為我對這兩部作品的感受,自然而然地與記憶中樞中的這兩個詩句碰撞在了一起。

這就說明,古典詩歌對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我曾經在一個筆記本上,譯過數十首《國風》,那些被聖賢指認為有著微言大義的愛情詩,對我來說並不存在著少男少女熱戀以外的情愫,比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一首,我便毫不猶豫地翻譯為:

你為什麼還不來?

我的心,我的心,?

我的心裡只有你,?

只有你那著青衣的身影,?

就算我不能去找你,?

可你為什麼就不通個音信

那時候,我大概17歲。

《詩經》讀過,《楚辭》啃過,樂府詩誦過,最後目光停留在唐詩和宋詞上。早就聽說領袖喜歡“三李”,也隨著一種無形的潮流把三李的詩找來讀了。李白自然是好的,李商隱的《無題》詩令我心醉,但李賀能讓我喜歡的不多。他的想象力自然是豐富的,但我不樂於接受艱澀的東西,比如《楊生青花紫古硯歌》,後來被採入中學語文課本,我當中學教師時,費了老大勁,也還是沒有讓所有同學弄懂“〖FJF〗傭〖FJJ〗〖FJF〗叢〖FJJ〗搶水含滿唇,蟬酒萇弘冷血痕”的意思。就算終於弄明白了,也搞得意趣全無,所以,我還是喜歡平實、流暢、豁朗的風格。比如白居易的《村居苦寒》,在寫過“回觀村閭間,十室八九貧。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之後,他能有這樣的自省:“顧我當此日,草堂深掩門。褐裘覆?被,坐臥有餘溫。倖免飢凍苦,又無壟畝勤。念疲深可愧,自問是何人”我以為這便是人道主義精神,是深可感佩的,也是我應當勉力汲取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