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答《戲》週刊編者信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魯迅先生鑑:

《阿Q》的第一幕已經登完了,搬上舞臺實驗雖還不是馬上可以做到,但我們的準備工作是就要開始發動了。我們希望你能在第一幕剛登完的時候先發表一點意見,一方面對於我們的公演準備或者也有些幫助,另方面本刊的叢書計劃一實現也可以把你的意見和《阿Q》劇本同時付印當作一篇序。這是編者的要求,也是作者,讀者和演出的同志們的要求。祝健!

編者。

編輯先生——

在《戲》週刊〔2〕上給我的公開信,我早看見了;後來又收到郵寄的一張週刊,我知道這大約是在催促我的答覆。對於戲劇,我是毫無研究的,我的最可靠的答覆,是一聲也不響。但如果先生和讀者們都肯豫先了解我不過是一個外行人的隨便談談,那麼,我自然也不妨說一點我個人的意見。

《阿Q》在每一期裡,登得不多,每期相隔又有六天,斷斷續續的看過,也陸陸續續的忘記了。現在回憶起來,只記得那編排,將《吶喊》中的另外的人物也插進去,以顯示未莊或魯鎮的全貌的方法,是很好的。但阿Q所說的紹興話,我卻有許多地方看不懂。

現在我自己想說幾句的,有兩點——一,未莊在那裡?《阿Q》的編者已經決定:在紹興。我是紹興人,所寫的背景又是紹興的居多,對於這決定,大概是誰都同意的。但是,我的一切小說中,指明著某處的卻少得很。中國人幾乎都是愛護故鄉,奚落別處的大英雄,阿Q也很有這脾氣。那時我想,假如寫一篇暴露小說,指定事情是出在某處的罷,那麼,某處人恨得不共戴天,非某處人卻無異隔岸觀火,彼此都不反省,一班人咬牙切齒,一班人卻飄飄然,不但作品的意義和作用完全失掉了,還要由此生出無聊的枝節來,大家爭一通閒氣——《閒話揚州》〔3〕是最近的例子。為了醫病,方子上開人參,吃法不好,倒落得滿身浮腫,用蘿蔔子來解,這才恢復了先前一樣的瘦,人參白買了,還空空的折貼了蘿蔔子。人名也一樣,古今文壇訊息家,往往以為有些小說的根本是在報私仇,所以一定要穿鑿書上的誰,就是實際上的誰。為免除這些才子學者們的白費心思,另生枝節起見,我就用“趙太爺”,“錢大爺”,是《百家姓》〔4〕上最初的兩個字;至於阿Q的姓呢,誰也不十分了然。但是,那時還是發生了謠言。還有排行,因為我是長男,下有兩個兄弟,為豫防謠言家的毒舌起見,我的作品中的壞腳色,是沒有一個不是老大,或老四,老五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