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5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凡事即都有變例,如本書乙甲兩圖,是指常例而言,是指靜的現象而言,是指未加外力而言,若以變例言之,則有幫助外人攻擊其兄者,則有愛花,愛石,愛山水,而忘其身命者。語云:“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嫁二夫。”心中加了一個忠字、烈字,往往自甘殺身而不悔。又云:“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慷慨者,動的現象也,從容者,靜的現象也。中日戰爭,我國許多無名戰士,身懷丨炸丨彈,見日本坦克車來,即奔臥道上,己身與敵人同盡,彼其人既不為利,復不為名,而有此等舉動,其故何哉?孟子曰:“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蓋我之外,另有一物,為其視線所注也。耶穌、盧梭信徒,求達目的,忘卻信條,吾國志士,求達目的,忘卻己身,此其間確有一定的軌道,故老子曰:“民不畏死,奈可以死懼之。”目的可以隨時轉變,其表現出來者,遂有形形色色之不同,然而終不外力學規律。我們悟得此理,才可以處理事變,才可以教育民眾。

人的思想感情,本是以直線進行,便表現出來,卻有許多彎彎曲曲、奇奇怪怪的狀態,其原因出於人群眾多,力線互動錯綜,相推相引,又加以境地時時變遷,各人立足點不同,觀察點不同,所以明明是直線,轉變成曲線。例如:我們取一塊直線板,就在黑板上,用白墨順著直線板畫一線,此線當然是直線,假使畫直線之時,黑板任意移動,結果所畫之線,就成為曲線了。我們如把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運用到人事上,就可把這個道理解釋明白。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