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一編 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 第六章 淳樸未泯的“漢人”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秦王朝的自私和殘暴太赤裸裸了。皇帝制度這個新型政治怪物在誕生之初畢竟不夠完美。秦始皇父子的政治風格過於率真,以為暴力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完全無視屁民的力量,終於如泥足巨人一般瞬間轟然倒塌。

秦始皇被釘上了恥辱柱,但是他發明的皇帝制度卻得到了後世統治者的一致堅決擁護,所謂“百代皆行秦政制,萬年鹹用始皇心”。

不過,秦代的瞬間崩盤畢竟給後來的統治者樹立了反面樣板。漢代帝王從秦始皇身上得到了兩個教訓。一個是吸食天下膏血不能太急,容易噎死,要細水長流,細嚼慢嚥。二是私心和貪慾不能直接昭之於眾,必須加上一重偽裝。劉邦提倡黃老之術,與民休息,就是等蛋糕做大再切,一小口一小口地吃。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以儒家學說作為門面工程,讓老百姓相信,皇帝是為他們服務的。

如同造屋一樣,秦始皇澆鑄起了房屋的骨架,奠定了專制的制度基礎,而漢代的最大發明是抓意識形態建設,抓軟實力建設。就好比對房屋進行了裝修,使強硬的專制制度更有彈性和欺騙性。實質上,漢王朝就是升級版的秦王朝,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漢朝皇帝一不小心就露出秦始皇的本色。《漢書·元帝紀》記載,漢元帝做太子時,看到父親漢宣帝喜歡嚴刑峻法,打擊敢言之臣,就勸父親,咱們的老祖宗不是告訴咱們要以儒治國嗎?您怎麼忘了?漢宣帝勃然變色,告訴他說:“你小子懂什麼?我們漢王朝的統治秘訣就是‘霸王道雜之’,表面上是孔子的王道,實際上是秦始皇的霸道。專用王道,肯定翻車。”(孝元皇帝,宣帝太子也。……壯大,柔仁好儒。見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繩下,大臣楊惲、蓋寬饒等坐刺譏辭語為罪而誅,嘗侍燕從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