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三篇 精英的小辮子 第8章刺馬案的人工迷霧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張文祥刺馬,是清末四大案之一,也是四案中最為撲朔迷離的一樁疑案。張文祥就是張文祥,一個幹過捻軍,也幹過太平軍的刺客。而所刺殺的馬,是當年的兩江總督馬新貽。同治九年(1870年)七月二十六日上午,馬新貽在校場閱操完畢,在返回衙署途中,為埋伏在路旁的張文祥所刺殺。此案震動朝野,朝廷調動了曾國藩在內的多名大員審訊勘察,折騰了半年,才算結案。然而,朝野不服,文人筆記,言人人殊,民間則編出了京劇、彈詞、評話、文明戲來演繹,越說離結案的結論越遠。死後被朝廷立了專祠祭奠的馬新貽,在民間的口碑,完完全全變成了一個卑劣的白鼻子小丑,忘恩負義,貪生怕死,還因好色而謀害結拜兄弟,霸佔了結拜兄弟的妻子。

有清一朝,地方大員自太平天國造反以來,折損的倒是不少,但在革命黨人沒有崛起之前,和平年景遇刺身亡者,還真是少見。兩江總督又是跟直隸總督一般分量的最為重要的地方大員,大員突然遇刺,引人關注倒不奇怪。但是,此案從晚清哄傳到民國,長盛不衰,跟這個案件自身的特點不無關係。一方面,刺客手法高超,一把鋒利的匕首用毒藥餵過,行刺過程乾淨利落,在重兵護衛之中,如天而降,一刀斃命。完事又不逃走,束手就擒。在審理過程中倔強不屈,無論怎麼動刑都面不改色,直至最後凌遲處死,一聲不吭,絕對是一條漢子。這樣的漢子,按情理,不是職業殺手,就是英雄好漢。在人們的期待中,無論如何,此案必有蹊蹺,即使沒有主使之人,也必有重大冤情。即使如曾國藩這樣的老江湖、老宦場,在接到重返兩江總督任上審理此案的任命,在跟西太后說起此案時,也認為此案“甚奇”。然而,審理結案的結論卻跟人們的期待大相徑庭,沒有找到主使者,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曲折案情,不過是一點私人恩怨。那個時候,朝廷的政治又是黑箱,審訊不公開,結論也無從討論。所以結案之後,人們更是議論紛紛,傳言四起,相關的演義事業自然就更發達了。當時又已經有了租界,在別的地方演噁心馬新貽的戲可能被禁,但在租界裡演,誰也沒辦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