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十二、大唐盛世的開放氣象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論語》一開頭就記載著孔子的教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孔子這句話包含了極豐富的意蘊,對於我們今天理解和闡明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有重要的價值。“遠方”提示著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的差異。中國人向來把來自遠方的人當作可尊敬的朋友來看待,並且真誠地相信他們身上必有值得學習借鑑的地方。同時,中國人也希望自己的文化在域外人面前能展示一種魅力和吸引力。《論語》有一段重要的記載:“葉公問政。子曰:‘近者悅,遠者來。’”這就是說,一個國家的政治搞得好,應該使你的近鄰歡樂,還要使遠方的人們仰慕你的文化,到你這裡來觀摩學習。悅近鄰,來遠人,這是中國人的文化追求和文化信念。

由唐太宗開啟的大唐盛世,正體現了孔子所表述的這種中國文化精神。大唐盛世在文化上顯示出開放和包容的態勢,在當時社會的各個領域都呈現出涵容百川的五彩繽紛的景象。

大唐盛世的歷史表明,當中華文明處於強勢地位時,它具有開放性和偉大的包容性。它對於外來文明,不是拒絕、衝突,而是吸納、包容,求同存異,和諧相處。

三綵女俑 唐

藝術領域的開放

在藝術領域,大唐帝國實行開放的政策。

隋唐時,在宮廷宴會和典禮上,有大型歌舞表演。隋朝有九部樂,到唐朝增為十部樂。九部樂、十部樂不僅包含了漢族樂舞和新疆地區少數民族的樂舞,而且包含了印度、緬甸、柬埔寨等許多外國樂舞。對外來音樂的喜愛從宮廷、貴族傳到城市居民各個階層,所謂“洛陽家家學胡樂”,成了一種時尚。五絃琵琶、箜篌、篳篥、橫笛、羯鼓等外來樂器也大為普及。琵琶來自印度與波斯。箜篌來自印度。篳篥來自波斯,本名悲篥,聲悲。橫笛是羌笛的演化,最早流行於印度,後傳入我國西北與西南羌族地區。傳為唐玄宗李隆基遊月宮回來創作的《霓裳羽衣曲》,其實是來自西域的《婆羅門曲》,經唐玄宗改編而成,因此應該看作是漢樂和胡樂融合而成的一項藝術成果。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