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七、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意識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今天,全世界都普遍關注生態環境的保護問題。面對日益嚴重的生態危機,國際上出現了生態倫理學和生態哲學。學者們強調指出,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已經達到從根本上威脅人類生存的地步。

生態倫理學和生態哲學的核心思想,就是要超越“人類中心主義”這一觀念,樹立“生態整體主義”的新的觀念。“生態整體主義”主張地球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和人類一樣,都擁有生存和繁榮的平等權利。這已經成為當今全人類帶有普遍性的價值觀念。

中國傳統文化包含有一種強烈的生態意識,這種生態意識和當今世界的生態倫理學和生態哲學的觀念是相通的。

“生”的哲學

中國傳統哲學是“生”的哲學。孔子說的“天”,就是生育萬物。他以“生”作為天道、天命。《易傳》發揮孔子的思想,說:“生生之謂易。”又說:“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就是萬物生長,就是創造生命。生生,就是生而又生,創造又創造。《易傳》的意思就是說,天地以“生”為道,以“生”為德。後代的儒家思想家都繼承孔子和《易傳》的這個思想,強調人的仁心、善心,就來源於“天地生物之心”。因此“生”就是“仁”,“生”就是善。宋代周敦頤說:“天以陽生萬物,以陰成萬物。生,仁也;成,義也。” 宋代程頤說:“生之性便是仁。” 宋代朱熹說:“仁是天地之生氣。”“仁是生底意思。”所以儒家主張的“仁”,不僅親親、愛人,而且要從親親、愛人推廣到愛天地萬物。因為人與天地萬物一體,都屬於一個大生命世界。孟子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宋代張載說:“民吾同胞,物吾與也。”(世界上的民眾都是我的親兄弟,天地間的萬物都是我的同伴。)宋代程顥說:“人與天地一物也。”又說:“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仁者渾然與萬物同體。”朱熹說:“天地萬物本吾一體。”這樣的話很多。這些話都是說,人與萬物是同類,是平等的,所以人應該把愛推廣到天地萬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