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文化的好與壞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依我看來,至1912年清朝皇室釋出遜位詔書前,史況本質上是一樣的——國乃皇家“天下”,人乃皇權統治下的“子民”,百姓創造之財富任由皇家收繳、支配甚至窮奢極欲地揮霍。區別在於,僅僅在於,若子民幸運,生逢好皇帝亦即所謂“仁君”在位的年代,並且無外患,無內亂,朝廷由賢臣良將組閣頂層領導班子,再加上少有大的自然災害發生;那麼,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百工得以蓬勃發展,士人安分,商賈活躍——便會被史家說成是“盛世”了。

古代的史家與近代的史家很不同的一點在於——前者對“仁君”“明主”一向歌功頌德;後者則大不以為然,再三指出皇帝就是皇帝,都是封建統治集團的頭子,“總舵把子”,所謂“仁”與“明”,不過是統治術玩得高超。歸根結底,是為了家天下能“千秋萬代”罷了。而所謂賢臣良將,也不過是皇家的優種鷹犬。如此看來,“仁君”與暴君、庸君,賢臣良將與奸相惡臣就沒本質區別了。

我年輕時是很接受後一種史觀的,奉為圭臬,以為是與封建思想做了一切斬斷的絕裂。

後來讀的史書多了點兒,領會的史觀豐富了些,看法有所改變。

這我真的要感激胡適。

他那句“立論總要公允”的話對我影響很大,很深。他似乎在此話之前或之後還加了“要厚道”三字。他的話並非針對歷史研究,而是指人與人辯論甚至論戰時的態度。他們是對個人修養有很高自我要求的人,認為旨在以文字為武器一心“擊斃”論敵的粗暴辯論態度是不可取的,屬於江湖上的暴力崇拜行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