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6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有些歷史學家認為,19世紀後期經濟發展最迅速的俄國,要不是因為那場隨第一次世界大戰而來的革命,終將繼續演變成一個繁榮的自由主義社會。對於當時人來說,這種想法是不可思議的。如果要問當時人世界上有哪一個國家需要革命而且必定會發生革命,答案無疑是沙皇統治下的俄國。俄國當時是一個龐大、行動遲緩而且無效率的國家。它在經濟上和技術上皆處於落後狀態,1897年時全俄1.26億人口中,有80%是農民,1%是世襲貴族。對19世紀晚期歐洲所有受過教育的人來說,俄國的組織都太過老式陳腐,完全是一種官僚化的獨裁政治。因此,除非能說服沙皇推行自上而下的政治大改革,否則唯一能改變這個國家的方法便是革命。第一個辦法在大多數人看來是行不通的,但這並不表示第二個辦法就行得通。由於幾乎每一個人都認識到改變的必要性,因此從中庸保守到極端左派的俄國人士,都不得不成為革命分子。唯一的問題是:什麼樣的革命?

沙皇政府自克里米亞戰爭(1854—1856年)後便了解到,俄國如要保住其強權地位,便不能再完全依靠它的廣大幅員、眾多人口,以及隨之而來的龐大但原始的軍隊。它需要現代化。俄國和羅馬尼亞一樣,是歐洲最後的農奴制度根據地。1861年農奴制度的廢除,原是為了將俄國農業拉進19世紀,然而,這項政策既未造成一個令人滿意的農民階級(參見《資本的年代》第十章第2節),也未使農業現代化。1898—1902年間,歐俄部分的穀物平均產量,只有每英畝不到9蒲式耳,而同時的美國卻有14蒲式耳,英國更高達35.4蒲式耳。[10] 雖然如此,大片開闢的外銷穀物生產區,還是使俄國成為世界的主要穀物供應國。由19世紀60年代早期到20世紀最初10年早期,全俄穀物的淨收穫量增加了160%,外銷也增加了五到六倍,然而這卻也使俄國農民更依賴於世界市場價格。在世界農業的不景氣期間,小麥的價格幾乎下跌了一半。[11]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