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6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可是,當越來越多的資產階級成員在這個富裕的年代開始遊手好閒,並迅速遠離此前賦予他們身份、責任和奮發精力的清教徒倫理——強調工作、努力、節約致富、責任和道德熱誠的價值觀——這個富有徵服性的資產階級時代還繁榮得起來嗎?如我們在本書第三章中已經看到的,恐懼(不,應該說是恥辱)、害怕和羞於在未來當寄生蟲的想法困擾著他們。閒暇、文化、舒適都是很好的事。(這個“閱讀《聖經》的一代”仍牢記上帝對金牛崇拜者的懲罰,對於以奢侈浪費公開炫耀財富之舉,仍然抱相當的保留態度。)但是,這個把19世紀據為己有的階級,不是正在從它的歷史命運中退縮嗎?它如何(如果辦得到的話)能將它過去和現在的價值觀念調和在一起?

這個問題在美國幾乎尚未出現。在美國,雖然有些企業家為他們的公共關係發愁,但是這些生氣勃勃的企業家,並未感覺到什麼不確定的痛苦。只有在新英格蘭那些獻身於大學教育和專業服務的世家當中,如詹姆士家族(Jameses)和亞當斯家族(Adamses),才能找到對其社會感到十分不舒服的男女。關於美國的資本家,我們只能說:他們有的賺錢賺得太快,而且賺進的是天文數字,以至他們的教育強迫他們反對下面這項事實,即對人類、甚至對資產階級而言,單是資本積累本身,並不是人生的充分目標。(卡內基說:“聚積財富是一種最壞的偶像崇拜,沒有任何偶像崇拜比對金錢的崇拜更有損人格。如果我再繼續因商業而憂慮不已,而且專心致志於在最短的時間裡賺錢,必將使自己淪落到萬劫不復的地步。”)[37] 然而,絕大多數的美國商人不能與公認非凡的卡內基相提並論,卡內基捐了3.5億美元給世界上各種傑出的奮鬥目標和個人,同時卻沒有明顯影響到他在斯基波堡(Skibo Castle)的生活方式。他們也不能和洛克菲勒相提並論,洛克菲勒仿效卡內基慈善基金的新辦法,在他於1937年逝世之前,其所捐出的款項已較卡內基更多。這種大規模的慈善事業,像蒐集藝術品一樣,有意想不到的好處:可使他們在日後公眾的心目中留下慈善家的形象,以美化他在其工人和商業競爭對手眼中的無情掠奪者形象。對於絕大多數的美國中產階級來說,致富,或者至少相當富有,仍然是人生的一個充分目標,也是其階級和文明的充分理由。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