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十五章 藝術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我們要相信,創造希臘歷史的是人,創造今天曆史的同樣是人。然而我們今天只生產奢侈的工業品,而他們創造的卻是藝術品,我們要問是什麼原因使人發生如此深刻的變化。探其究竟是我們的使命。

——瓦格納[1]

你們為何還寫韻體詩?如今無人再讀詩了……在我們這個不盡成熟的時代,在共和時代,詩歌形式業已過時,業已淘汰。我等喜歡散文,因為散文形式自由,更貼近民主真諦。

——佩勒當(E.Pelletan),法國議員,約1877年[2]

1

如果說資本主義社會的勝利促進了科學發展,那麼對文化藝術則另當別論,它們的受益少多了。評估創造性藝術價值的大小全憑主觀印象,從來就是如此。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雙元革命時期(1789—1848),頗有天賦的男女藝術家獲得了十分傑出的成就,而且範圍也很廣泛。19世紀下半葉,尤其是在本書探討的那幾十年裡,藝術方面的成就卻無法同日而語,當然除了一兩個相對落後的國家,其中最明顯的是俄國。這並不是說這時期創造性藝術的成就微乎其微。有些人的力作和成名作品確實是在1848年到19世紀70年代問世的。但我們不可忘記,他們許多人在1848年前已達成熟期,並已發表了數量可觀的作品。狄更斯到1848年幾乎已完成了畢生作品的一半;杜米埃(Honoré Daumier,1808—1879)從1830年革命起便是很活躍的版畫家了;瓦格納一生中寫了好幾部歌劇,《羅恩格林》(Lohengrin )早在1851年便完成了。但與此同時,散文,尤其是小說,毫無疑問出現了繁榮的景象,其主要原因是法國和英國的文學輝煌還在延續,而俄國又增添了新的光彩。在繪畫史上,這時期顯然成績卓著,堪稱傑出,這幾乎全得歸功法國。音樂方面,這時期的代表人物是瓦格納和勃拉姆斯(Brahms)。他們若與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相比,也只是稍遜一籌而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