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十四章 藝術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總是會有一種時髦的興趣:對駕駛郵車的興趣——對扮演哈姆雷特的興趣——對哲學講演的興趣——對奇蹟的興趣——對淳樸的興趣——對輝煌的興趣——對陰鬱的興趣——對溫柔的興趣——對殘忍的興趣——對盜匪的興趣——對幽靈的興趣——對魔鬼的興趣——對法國舞蹈演員和義大利歌手以及德意志絡腮鬍和悲劇的興趣——對在11月份享受鄉下生活和在倫敦過冬的興趣——對做鞋的興趣——對遊覽風景名勝的興趣——對興趣本身,或對論興趣的隨筆的興趣……

——皮科克(T. L. Peacock),《險峻堂》(Melincourt ,1816年)

與該國的財富相比,英國堪稱著名的建築物實在少得可憐……投入博物館、繪畫、寶石、古玩、宮殿、劇院或其他不可複製的東西的資金是那麼少!外國旅遊者和我們自己的期刊作者,都常常以作為大國主要基礎的這一方面,當作我們不如別國的證據。

——萊恩(S. Laing),《一位旅行家對於法國、普魯士、瑞士、義大利和歐洲其他地區社會和政治狀況的札記》,1842年[1]

1

對任何試圖考察雙元革命時期藝術發展概況的人來說,給他印象最深的第一件事,就是其欣欣向榮的狀況。一個包括了貝多芬和舒伯特(Schubert)、成熟和年老的歌德、年輕的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ievski)、威爾第(Verdi)和瓦格納(Wagner)、莫扎特(Mozart)的最後日子,以及戈雅(Goya)、普希金(Pushkin,1799—1837)和巴爾扎克的一生或大半生的半個世紀,且不說一大批在任何其他人群中都會是巨人的那些人,這半個世紀堪與世界歷史上相似時段的任何時期相媲美。這份非凡的業績大部分要歸功於各種藝術的復興,這些藝術在實際上擁有它們的所有歐洲國家中,吸引了大批具有文化教養的公眾。[1]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