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三十一章 最後脩潤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一五一二年十月三十一日,萬聖節前夕,教皇在梵蒂岡設宴款待帕爾瑪大使。用完餐後,主人、賓客移駕宮中劇院,欣賞兩場喜劇,聆聽詩歌朗誦。尤利烏斯午後向來有小睡習慣,這次時間一到他照例回自己房內休息。但餘興節目未就此結束,日落時,他和隨從,包括十七名樞機主教,又移駕西斯廷禮拜堂舉行晚禱。他們走出國王廳,進入禮拜堂,迎面而來的是令人瞠目結舌的景象。在此前四天時間裡,米開朗琪羅和助手們已拆掉並移走龐大的腳手架。經過約四年四星期的努力,米開朗琪羅的心血終於可以完全呈現在世人眼前。

由於後半部拱頂上的人物較大,加上米開朗琪羅的溼壁畫手法更為純熟且富有創意,萬聖節前夕揭幕的溼壁畫比起約十五個月前公開的前半部溼壁畫,更令人驚歎。教皇和眾樞機主教走進禮拜堂舉行晚禱時,第一眼就看到數名人物,而其中有一名,據孔迪維的看法,是拱頂上數百名人物中最叫人歎服的。膜拜者行進視線的正前方,禮拜堂盡頭的上方,喬納像高踞在《哈曼的懲罰》與《銅蛇》之間的狹窄壁面上。孔迪維認為,它是“非常了不起的作品,說明了這個人線上條處理、前縮法、透視法上深厚的功力”。[1]

先知喬納像畫在凹形壁上,雙腿分開,身子後傾,軀幹側轉向右,頭向上仰並轉向左邊,帶有掙扎的意味,就肢體語言來說,較似於伊紐多像,而與其他先知像不同類。最叫孔迪維歎服的是,米開朗琪羅透過高明的前縮法,營造出錯視效果。這面畫壁雖然是向觀者的角度凹進去,他卻將這位先知畫成向後仰狀,因此“藉助前縮法而呈後仰狀的軀幹,在觀者眼裡覺得最近,而前伸的雙腿反倒最遠”。[2]如果布拉曼特曾說米開朗琪羅對前縮法一竅不通而畫不來頂棚壁,那麼喬納像似乎就是米開朗琪羅得意的答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