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18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可以肯定,關於哈里森·索爾茲伯裡將離開新聞編輯部的預測完全是基於傳聞,但即使傳聞在《紐約時報》社也有一種特殊的效力。一個原因是,每天大部分時間坐在新聞編輯部裡的是世界上最愛打聽訊息的人,是記者和編輯人員。他們能觀察到一系列似乎沒有意義的細節——這裡聽到點兒聲音,那裡看到點兒手勢,形式上稍稍的改變——湊在一起就成了一種有啟發性的結論。因為編輯部龐大,總有些人無所事事,到處關心別人的事情,他們也就有足夠的時間去進行猜測了。另一個原因是,在這個寬大開放的新聞編輯部裡,或者在相鄰的丹尼爾的小辦公室裡,總會有各種讓人產生興趣的事情要麼發生,要麼受人注視,這意味著任何頻繁出入丹尼爾辦公室的人——包括丹尼爾本人——都會被人注意到。

在1966年的冬天,儘管關於索爾茲伯裡將被“踢到樓上”的傳聞經久不散,但哈里森·索爾茲伯裡卻平靜地坐在桌旁,給一個共產黨朋友寫信,這位朋友也許能夠幫他弄到去北越的簽證。對北越局勢進行報道,是索爾茲伯裡非常感興趣的。迄今為止,由於無法弄到簽證,還沒有哪個美國記者能夠進行這種大報道。而來自南越的報道,往往是些重複的陳詞濫調,西貢已經成了記者趨之若鶩的首都,是許多美國女演員和政客們希望透過真誠的關心而擴大個人知名度的舞臺,來自那裡的電視報道正在越來越離奇:一個年輕的時事評論員,手持麥克風,站在叢林裡描述戰爭的場面,同時直升飛機在頭上盤旋,槍聲不斷,一隊海軍陸戰隊士兵從電視螢幕前走過,不看鏡頭。但北越還並未受到過美國通迅的侵襲,而索爾茲伯裡在其漫長的職業生涯中已經被證明是一個潛入這種禁區進行報道的大師。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