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前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一八六六年秋,一位奧地利某將領的侍從武官,在維也納市中心薩赫飯店(Hotel Sacher)的熟食店,動手打了一名俄國外交官。那一年,普魯士、奧地利這兩個向來相互支援的國家,打了七個星期的戰爭,最後以那年七月的柯尼希格雷茨(Königgrätz)之役,普魯士將奧地利打得無力再起,實質性地結束了這場衝突。而在這場為時不長的戰爭中,俄國一直作壁上觀,看它的兩個大國級對手廝殺。就是因為這個俄國官員暗暗嘲笑奧地利兵敗普奧戰爭,令這位侍從武官大為惱火,於是對他揮拳動粗。

薩赫飯店那場扭打升級為國際事件,引發俄奧即將一戰的揣測。即便後來的發展表明這些傳言是假,卻間接表示奧匈帝國雖潰敗於柯尼希格雷茨,但該帝國和其哈布斯堡王朝統治者仍有可能打算獨力與俄國在戰場上一較高下。

但到了一九一四年,已不再有這可能。那時,奧地利是與匈牙利合組的二元君主國的一部分,已淪為巴爾幹強權,只能與義大利爭奪“最小大國”的蔑稱,且和奧斯曼帝國一樣有可能從大國俱樂部被徹底除籍。這一令人瞠目結舌且快速的轉變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就和奧地利最後一場戰爭(從頭至尾一場慘烈、魯莽的大敗)的過程一樣有趣。

要探索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根源,必然要從維也納開始。吞噬歐洲和世界的大火,就在那裡點燃,然後往四面八方擴散。這場慘絕人寰之戰爭的遠因、近因,都可歸於哈布斯堡家族的奇特世界觀和其難以駕馭的中歐領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近因,公認是哈布斯堡大公弗朗茨·斐迪南(Franz Ferdinand)在一九一四年六月遭波斯尼亞的塞爾維亞人加夫裡洛·普林齊普(Gavrilo Princip)暗殺後爆發的七月危機。奧匈帝國懷疑有俄國當靠山的塞爾維亞政府是這一暗殺陰謀的幫兇,在此一猜疑的推波助瀾下,緊張情勢於七月節節升高,終於在八月爆發戰爭。一戰的遠因包括帝國主義——歐洲列強、美國、日本——對以亞洲和非洲境內為主的新市場、原材料、海軍基地的爭奪;另一個遠因是相抗衡之同盟體系的存在——英法俄的三國協約和德奧意的三國同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