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三章 第一個國際統一戰線的建立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九合諸侯:齊桓公的統戰工作】

一直以來,中原的居民都將自己視為黃帝部落的後裔,自稱為“華夏族”,中原諸國也因此自稱為“諸夏”或者“中國”。而散佈在中原四周的各少數民族,一概被稱為“四夷”,根據其方位,又被分為東夷、西戎、南蠻、北狄。

這當然是一種籠統的稱呼。如同我們當年將所有高鼻子凹眼睛的人都稱作“西洋人”一樣,這種稱呼中包含著驚訝、畏懼、蔑視等複雜感情,還有對外來文化不求甚解的傲慢態度。

在中原人眼裡,四夷均是未開化的野人,非我族類,不相為謀。即使是像楚國這樣曾經受封於周王室的國家,因為長期居於蠻夷之地,也被視為蠻夷之國,在《春秋》前期的記載中,從來不稱之為“楚”而稱之為“荊”,這就好比日本人不把中國叫做中國,非要叫做支那,是一種不尊重的表現(反過來說,中國人不把日本叫做日本,非要叫做倭,也是一種不尊重的表現)。

然而,正是這些不被正視的東夷、西戎、南蠻、北狄,一次又一次引起中原的戰慄和震動。最嚴重的一次,莫過於周幽王年代的犬戎之亂,來自於西方的少數民族攻陷周朝的國都鎬京,導致周王室東遷雒邑,由此拉開春秋時代的序幕。

按照周禮的規定,禮樂征伐都是天子專享的權利。各諸侯國即使對四夷用兵,也要向王室報告,捉到俘虜則獻給天子,由天子來警懼外來入侵者。這一規定,隨著周王室的衰落,逐漸成為一紙空文。前面提到過公元前663年齊桓公向魯莊公獻戎俘,就是典型的“非禮”,被左丘明抓著小辮子數落了一通。誰也不能說左丘明批評得不對。但是,在外族入侵面前,周王室自身尚且難保,偏安雒邑之後,更沒有心思、也沒有能力領導大家去征討四夷,只能任由四夷肆虐中原。齊桓公既然以中原諸國領袖自居,主動擔負起征討四夷的責任,在客觀上保衛了中原文明,就是大大的功德。至於獻俘於魯國這等芝麻小事,禮又如何,非禮又如何?想必周天子都不好意思提什麼意見,何勞你左丘明搬弄是非?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