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丞相公孫弘,是齊地菑川國薛縣人,表字叫季。他年輕時做薛縣的監獄官員,犯了罪被罷免。他家裡貧窮,到海邊去牧豬。他四十多歲時,才學習《春秋》和各家對《春秋》的解釋。他奉養後母孝順而恭謹。

建元元年,天子剛登位,招選賢良文學之士。當時公孫弘六十歲,以賢良的身份被徵召當了博士。他出使匈奴,回來彙報,不合皇上的心意,皇上發怒,認為他無能,公孫弘就借病免官回家。

元光五年,皇帝下詔書徵召文學之士,菑川國再推薦公孫弘。公孫弘向國人推讓辭謝說:“我曾經已到西邊京城去應皇上的任命,因為沒有才能而被罷免回來,希望改為推薦別人。”國人堅持推薦公孫弘,公孫弘就到了太常那裡。太常讓所徵召的儒士分別對策,有一百多人,公孫弘排在最後。對策文章送到皇上那裡,武帝將公孫弘的對策提拔為第一名。召他進宮來見面,武帝見他相貌非常漂亮,任命他為博士。這時漢朝溝通了西南夷的道路,設定了郡,巴蜀民眾對此感到困苦,皇上詔命公孫弘去視察。公孫弘回來向皇上彙報情況,極力抵毀西南夷沒有什麼用處,皇上沒有聽從。

公孫弘為人傑出、見多識廣,常常聲稱人主的毛病在於心胸不廣大,人臣的毛病在於不節儉。公孫弘蓋布被,吃飯時不吃兩種以上的肉菜。他後母去世,守了三年喪。他每次在朝廷上一起商議事情,總是先開頭陳述事端,讓人主自己來抉擇,不願意當面反駁,當庭爭辯。於是天子觀察發現他品行忠厚,善於辯論,熟悉法律條文和官場上的事務,而且還能用儒學觀點來加以文飾,皇上對他十分喜歡。在兩年之內,他官至左內史。公孫弘上奏事情,有時不被採納,他就不在朝廷上爭辯。他曾經和主爵都尉汲黯請求皇上在閒暇時間接見,汲黯先將事情提出,公孫弘隨後加以闡述,天子常常很高興,他所說的話都予採納,因此公孫弘一天比一天受到親近,地位顯貴。他曾經和公卿大臣事前約定某項建議,到了皇上面前,他卻全部違背了約定,而順從皇上的意旨。汲黯在朝廷上詰難公孫弘說:“齊地人大多都奸詐而沒有真情,你開始和我們提出這項建議,如今全都違背了,不忠誠。”皇上問公孫弘。公孫弘謝罪說:“瞭解我的人認為我是忠誠,不瞭解我的人認為我是不忠誠。”皇上認為公孫弘的話對。皇上身邊寵幸的大臣常常詆譭公孫弘,皇上越發優待公孫弘。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