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八、壇根兒下的日月 王春茂、嚴秀芹口述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時 間:2002年12月15日

地 點:北京市崇文區(今東城區)右安門外某居民樓

訪談者:定宜莊

[訪談者按]壇根兒,特指天壇壇牆腳下,與皇城根兒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現在寫北京城的文化人,常常將二者混為一談,這就好像把北京那些半大不小的買賣人家都說成是大宅門一樣,純屬於誤傳。

壇根兒一帶是北京城內最窮困的地區,聚集的人大多數是清朝中期以後由京郊和河北等省來京謀生的農民,自明以來就定居於北京的微乎其微。他們環繞京城居住,構成北京城市與農村之間一個邊緣地帶,很類似於今天北京城中諸多被不斷整治卻不斷湧現的“城中村”,是京城中最不穩定也最貧困的下層社會群體。王春茂師傅的父輩自河北定興來京之後落戶此地多年,他對這一帶人口的來源、分佈和職業的介紹雖然簡短,卻非常清楚。王師傅的家庭,在這一帶屬於中上,他的老伴嚴女士的家境則相對更貧困些,她講述童年時期在壇根兒下拾煤核、打粥的情況,都很具體生動。我們可以用王師傅夫婦講述的生活與內城中的八旗子弟——關松山老人的生活注339做一對比,差異是很明顯的:同樣是窮,他們可沒有城牆根兒下窮旗人的那份瀟灑。

1951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曾上演老舍先生創作的話劇《龍鬚溝》,前面談到的李濱與她的姐姐黎頻都在其中扮演了角色,翌年此劇又被改編成電影。《龍鬚溝》的故事從此便在老北京人中深入人心。這個龍鬚溝,就位於王春茂夫婦生活的壇根兒下,而且就是以壇根兒下的人和他們當時的生活為藍本的。龍鬚溝從此成為“黑暗的舊北京”及其百姓生活貧窮無望的代名詞,而龍鬚溝的改造工程,也成為北京解放的一個象徵。這些當然沒有錯,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王師傅夫婦們的確是京城中工人階級的主體和共產黨的主要依靠物件,這從王師傅在天壇的工作態度以及嚴女士“我就唸叨共產黨好”的感慨中有具體的體現。只是,如果以他們來作為北京人的代表,以他們的生活和環境來代表20世紀前50年北京人的生活,就未免以偏概全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