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十章 漢初的學術與政治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第一節道家學說的全盛及其影響

漢初在武帝前的六七十年是道家思想的全盛時代,帝國的政治和經濟都受它深刻的影響。

為什麼道家會在這時有這麼大的勢力呢?

道家學說的開始廣佈是在戰國末年。接著從秦始皇到漢高祖的一個時期的歷史恰好是道家學說最好的註腳,好像是特為馬上證實道家的教訓而設的。老子說:“法令滋章,盜賊多有。”秦朝就是法令滋章而結果盜賊多有。老子說:“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秦朝就是以死懼民而弄到民不畏死。老子說:“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秦始皇和楚項羽就都以飄風驟雨的武功震撼一世,而他們所造成的勢力都不終朝日。老子說:“為者敗之,執者失之。”秦始皇就是最“有為”的,而轉眼間秦朝敗亡;項羽就是一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的堅執者,終於連頭顱也失掉。老子說:“柔弱勝剛強。”劉邦就是以柔弱勝項羽至剛至強。老子說“自勝者強”,劉邦的強處就在能“自勝”。他本來是一個“酒色財氣”的人,但入了咸陽之後,因群臣的勸諫,竟能“財帛無所取,婦女無所幸”,並且對項羽低首下心。老子說:“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劉邦所以成帝業的陰謀,大抵類此。他始則裝聾作聵,聽項羽為所欲為;繼則側擊旁敲,力避和他正面衝突;終於一舉把他殲滅。他始則棄關中給項羽的部將,並且於入漢中後,燒燬棧道,示無還心;繼則棄關東給韓信英布,以樹項羽的死敵;而終於席捲天下。像這樣的例,這裡還不能盡舉。道家的學說在戰國末年既已流行,始皇的焚書,並不能把簡短精警的五千言從學人的記憶中毀去。他們當戰事平息,痛定思痛之際,把這五千言細加回味,怎能不警覺它是一部天發的神讖。況且當時朝野上下都是鋒鏑餘生,勞極思息;道家“清靜無為”的政策正是合口的味,而且是對症的藥。我們若注意,當第一次歐洲大戰後,於道家學說素無歷史因緣而且只能從譯本中得到矇矓認識的德國青年,尚且會對老子發生狂熱的崇拜,一時《道德經》的譯本有十餘種(連解釋的書共有四五十種)之多,便知漢初黃老思想之成為支配的勢力是事有必至的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