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六章 戰國時代的思潮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第一節新知識階級的興起

當封建時代的前期貴族不獨專有政權和田土,並且專有知識。閒暇和教育是他們所獨享,《詩》、《書》、《禮》、《樂》完全與平民絕緣,在封建組織演化中,貴族的後裔漸漸有降為平民的,知識也漸漸滲入民間,初時在野的學人有兩種,一是躬耕食力的隱者,二是靠相禮或授徒餬口的“儒”,這兩種人在孔子以前都已存在,雖然他們最初出現的時候不能確定。

《詩》三百篇中已有些隱者的詩,例如:

十畝之閒兮,桑者閒閒兮,行與子還兮。

十畝之外兮,桑者洩洩兮,行與子逝兮。

又例如:

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洋洋,可以樂飢。

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娶妻,必齊之姜?

這種淡泊自適的胸襟,決不是沒有學養的人所能道的。孔子以前的隱者,也有見於記載的。前586年,晉國起了大地震,梁山崩坍,都人驚懼,晉侯派傳車去召大夫伯宗來商議,伯宗在半路遇著一輛載重的大車,喝令避開。趕車的人說:與其等待我,不如停車繞道,還來得快些。伯宗見他有膽識,和他問訊。原來他是絳人,問以絳事。答道:梁山崩坍,聽說召伯宗來商議。問:伯宗來又怎麼辦呢?那人答道:“山有朽壞的土壤便崩坍下來,可怎麼辦呢?國以山川為主。若山崩川竭,國君得暫時減卻盛饌,除去盛服,停止音樂,改乘縵軍(沒裝飾過),出宿郊外,並且命祝去獻幣,史去除辭,以致敬禮不過如此而已。便伯宗來,又怎麼辦呢?”伯宗要帶他去見晉君,他不答應,後來拿他的話轉告晉君,被採用了。這位趕車的隱者,其識見竟敵得過當世晉國最足智多謀的大夫。到了春秋末年,明哲的人隱遁的更多,孔子至有“賢者避世,其次避地”之嘆。這輩隱者孔子師弟在遊歷的途中,屢有所遇,前面已敘及一例。但這時代的隱者和後來戰國時代的隱者不同。他們在思想界是沒有勢力的。他們乃是真正的隱逸,既不著書立說,也沒有當世的聲名。他們的言行即使偶然闖入記載裡,他們的姓氏也沒有流傳。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